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县区动态 >> 华侨管区
厚植为民情怀 增进民生福祉 —— 侨区党建带侨建工作纪实
  • 2021-07-16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0660zx
  • 阅读量:
近年来,侨区以党建带侨建为引领,建设党建带侨建“阵地”,打造党员干部与侨界群众的“连心桥”,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图片

群众在侨区党建带侨建工作中心的场史馆参观学习。


党建“阵地”实现全覆盖


侨区推进党建带侨建23个“阵地”高标准建设。投资1000万元升级改造侨兴公园、高标准建设“党建带侨建”工作中心。其中,在侨兴公园内打造党建长廊、“27人开荒牛”浮雕、东南亚舞台等,在“党建带侨建”工作中心设置党群服务中心、华侨抗日斗争历史纪念室、侨史馆、侨民议事厅、侨胞接待室等近十个功能室,为群众提供20多项优质服务,打造温馨和谐家园。

侨区扎实推进区级、街道侨联改革,率先在全市形成“区-街道-村(社区)”三级侨联组织架构。目前,在侨兴街道党工委、区社会事务局、区关工委、9个村(社区)、区医院、区中小学等单位建立16个基层侨联工作小组,实现基层侨联组织全覆盖。如今,党员干部与侨界群众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

侨区设置6个党建果园,成立党小组,不断增强政治引领力,带领广大农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在园内分别设置党员学习点、党务知识宣传角、党建宣传长廊等,组织党员干部进果园学习。目前,党建果园共带动21家农业合作社、43家家庭农场实现增产增收1200多万元。


织密文化交流新纽带


侨区在区党建带侨建工作中心设立“侨胞之家”“侨胞接待室”等,热情接待来访侨胞,主动为侨胞解疑释惑、提供帮助,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去年以来,共召开侨界议事会50场次,就村(社区)工作、民生工程等征求归侨侨眷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基层侨联组织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有效带动全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任务快速落实。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480人已全部脱贫。同时,组建侨胞微信群,对侨胞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区有关单位,做到“事事有回音”。去年,侨区荣获首批“南粤侨创基地”,“侨胞之家”被评为全国优秀“侨胞之家”。

侨区有来自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近2万名。侨区积极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引导多个业余歌舞队参加文艺演出,展现东南亚舞蹈风采;举办推介会大力推介千层糕、斑斓糕、华侨干拌面等美食文化;聘请印尼民族乐器老师深入中小学校和社区培训印尼“安格隆”乐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今年以来,各地学者共1000多人分多批次到区党建带侨建工作中心开展调研活动和文化交流,近两万名游客亦慕名前往参观,纷纷点赞侨区的发展变化。侨区党建带侨建经验在全国侨联工作交流会议上得到肯定,受到《半月谈》《广东党建》《广东卫视》《海内与海外》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目前,侨区正加快创建“中华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努力打造对外交流新窗口。


党史学习教育有声色


侨区创新学习载体,深入挖掘用活本土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全面铺开党史学习教育。

侨区用好北坑村红四师指挥部遗址、华侨抗日斗争纪念室、“27人开荒牛”浮雕、场史馆等现场教学点,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体验式教学,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奋斗精神,铸牢为民初心。同时,成立1支区委宣讲团、2支中小学校宣讲团,到田间地头、中小学校宣讲7场,受众人数3000余人,着重讲好党的历史、海陆丰革命史、侨区“两段历史”和“五个人物的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各级党组织全覆盖开展专题学习、交流研讨、主题党日活动40余场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果园等活动,持续掀起学习宣传热潮。

侨区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热潮,为高龄老人及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认证养老资格服务,累计上门40余户,完成养老资格认证40余人,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建立完整的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体系,优化街道政务服务,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联动建设,推进基层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最大限度提升基层便民服务能力;开展抗旱救灾保春耕行动,有效解决农田无灌溉用水问题,保障农民财产安全;完善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2处,有力提高文体公共服务水平;谋划建设综合交通大会战项目9个,不断提高道路互联互通水平;落实居民增收计划,创建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1个,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2个,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