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今日热点
产业共建添动力,倾情帮扶惠民生——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振兴发展纪实
  • 2019-12-27
  • 来源: 深圳特区报
  • 发布:汕尾在线
  • 阅读量:

深圳全面对口帮扶为汕尾注入了新动力。

深圳光明区与汕尾城区共建的红草产业园引进

了比亚迪等企业。

新华村水稻种植示范基地。

产业帮扶提供了大量优质岗位。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挂念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


地处汕尾的海陆丰曾是全国十三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国首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这片红色热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落在珠三角的后面。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中,深圳肩负起全面对口帮扶汕尾的重任。


3年前,深圳启动新一轮对口帮扶汕尾。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叶健德告诉记者,“深圳倾情全面帮扶汕尾,截至今年12月,深圳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2.14亿元,其中产业共建资金7.3亿元,精准扶贫资金14.9亿元,民生帮扶资金19.94亿元。通过实施一系列输血、造血项目,带动4万多人实现脱贫,为汕尾的振兴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帮扶: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80个


“一开始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当我走进新河工业园时,还是大吃一惊。”深圳市坪山区驻陆河县对口帮扶指挥长、陆河县委常委屠治明告诉记者,坪山、陆河结对帮扶,2014年10月,他跟两名坪山干部坐车赶往陆河“走马上任”,那时的新河工业园虽已设立多年,但还是一片荒山野岭,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唯一一栋建筑就是一栋旧楼房。


坪山区采取了两地捆绑宣传、共同推介模式,将新河工业园纳入自己的招商体系。在坪山区的牵线搭桥和屠治明的积极争取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有意在陆河投资。为了保证比亚迪的用地需求,陆河县发动所有力量动员群众,仅仅20多天就完成了200多座坟墓的迁移工作。大家用最大的诚意、最果敢的行动打动了比亚迪。2016年4月16日,工业园区生产出的首台电动大巴顺利下线,此时离正式签约不到半年时间,创造了深圳对口帮扶汕尾的“深汕速度”。


昔日无水泥路面、无施工企业、无投产企业的“三无园区”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新河工业园目前建成投产企业6家、在建企业16家、签约项目9个。2018年,园区总产值达118.2亿元,同比增长181.46%,产生税收约1.4亿元,成为拉动陆河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新河工业园的嬗变是深汕两地产业共建的一个缩影,是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比如高速路网的完善等,与深圳的倾情帮扶,同频共振的结果。”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产业园区组组长廖斌表示。产业共建是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的重要抓手,新一轮帮扶共新引进产业项目120个、其中超亿元工业项目80个,计划投资额382.81亿元。


民生帮扶:增加学位1.2万个、病床位2000张


新一轮对口帮扶以来,深圳投入民生帮扶资金19.94亿元,打造了盐町头小学、深汕中心医院等示范工程,为当地增加学位1.2万个、病床位2000张,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教学、卫生条件,缓解了上学难、看病难,当地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大为增强。


“以前我们院医疗设备短缺,X光机老化,拍的片子看不清,连个骨折都不敢治,更别说动外科手术了,由于病床不足,走廊过道常年住着病患,很多村民只得舍近求远,到县城或者邻县看病。”陆河县水唇镇卫生院院长刘业渡告诉记者,为了改善医疗条件,2015年该院新综合楼破土动工,后迫于资金短缺停了工,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的干部几度下来调研,最后决定给予55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大楼复工并添置DR机、彩超机、除颤仪等医疗设备。


89岁的庄阿婆因为脑溢血住进陆河县人民医院,病情稳定后,转到水唇镇卫生院作康复治疗。她的女儿彭彩娟告诉记者,“现在镇卫生院床位有保障,设备和科室也比较齐全,环境有了大幅改善,可以承接从县人民医院转下来的患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也方便家人照顾。”

采访中,记者发现两位从邻县过来的看病的患者。他们表示,当地镇卫生院设备没这边好,挨得又不远,所以就过来了。“以前是我们的病人往邻县跑,现在邻县的患者往我们院跑,这在两年前是无法想象的。”刘业渡说。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社会民生组组长雷本文表示,围绕“建高地、强基层、补短板、惠民生”的目标,指挥部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帮扶汕尾卫生事业。三年来,帮扶21个常规卫生项目(不含深汕中心医院和汕尾市中医院),其中卫生院新建及改造项目14个、信息系统大楼建设项目1个、残疾人康复中心1个、养护院1个,帮扶救护车15辆、医疗设备一批,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亿。而作为卫生帮扶的示范项目——深汕中心医院的投入达16亿元,正在打造为汕尾的城市新名片。重点帮扶项目汕尾理工学院、深汕中医医院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精准扶贫:1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驻村工作队牵头把这片荒地开垦为南瓜种植基地,我们在这边种地一天能有14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三千元左右的分红,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都特别高兴。”汕尾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村民王晓燕在种植瓜苗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同样是种田,现在的收益更高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根据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深圳帮扶汕尾1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673户,贫困人口42782人。三年多来,深圳开展了1593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到村项目2318个、到户项目37.6万个。截至今年年底,110个贫困村100%出列、除2019年当年新增的贫困户14户72人外,其他贫困户接近100%(99.83%)脱贫。2019年深圳帮扶贫困村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4000元。2016、2017、2018年,深圳在省脱贫攻坚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好”的档次。精准脱贫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深圳扶贫干部精心组织各方资源、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一村一品、造血脱贫。深圳扶贫干部选准产业,创新投入,规范运营,联结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如高美村茶园、吉水村牛大力种植示范基地、浮洲村花卉基地、欧厝村鹰嘴桃示范基地、水墘村生猪养殖场、华侨前海苗圃基地、新华村绿壳鸡蛋养殖基地、河北村葛根种植和走地鸡养殖基地等等。“深圳的驻村干部不只是带来了资金和项目,还带了新的发展理念,帮助我们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当地村干部这样总结深圳的扶贫成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直接的脱贫手段。指挥部联合汕尾相关部门和深圳帮扶单位先后组织开展“南粤春暖”“2019年汕尾市企业用工暨就业技能精准扶贫招聘会”“光明-汕尾城区劳务协作招聘会”等招聘活动,提供“粤菜师傅”“乡村工匠”等实用技能培训。目前已转移就业12846人,就近就业7946人,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245人,有意愿就业劳动力人口培训3625人,落实扶贫车间近20个,带动贫困户就业298人,全面完成与省签订的就业帮扶协议。


深圳还积极拓宽资产收益渠道,着力构建持续稳定的贫困户经济长效增收机制。海丰县统筹33个贫困村扶贫资金200万元共6600万元,共同建设海龙投资大厦;陆河县统筹扶贫资金2600万元投资新河工业园,惠及13个贫困村,统筹“631”扶贫开发资金投资固定资产收益项目,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村集体收入。


新华村写就新华章

——坪山区坑梓街道真情帮扶陆河县新华村


深秋时节,大局·走进汕尾采访组来到汕尾市陆河县新华村。金色的稻田、绿色的芋田,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新华村是省定相对贫困村,2016年,坪山区坑梓街道与新华村“结对子”,经过3年的持续帮扶和产业带动,按省定脱贫标准,贫困户全部达到预脱贫。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摆着一台智能触摸式“U屏”,来自坑梓街道的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谢晓明告诉记者,这是深圳企业捐赠的。手指翻阅U屏,新华村的旧貌新颜,扶贫人和村民们的扶贫脱贫足迹,一幕幕清晰呈现出来。


“合作区+农户”打造网红绿壳鸡蛋


新华村明亮整洁的蛋鸡养殖棚里,四万多只蛋鸡的气势令人震撼,一枚枚鸡蛋从鸡舍滚入传送槽,再滚入捡蛋机,一系列步骤一气呵成全自动化实现。


这些蛋鸡养殖棚是陆河县新意源种养专业合作社的一个项目。2017年,为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品牌,新华村组织56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成立了合作社,而村里的养鸡大户谢石威成了这个合作社的负责人。


今年43岁的谢石威曾先后在广州、东莞打过工,开过小卖部,后来加盟了广州的一家快递公司,生意做得顺风顺水。2015年,谢石威开始在新华村养鸡,最初只是小打小闹,没想到这一养还真让他养出了些名堂,于是干脆把副业当主业,留下不走了。


从最初的1万只蛋鸡,到第二年增到两万只,谢石威的养鸡场规模越来越大。“去年已有四个鸡棚,今年又增加了两个,大的棚两万多只鸡,小的有一万多只鸡,很快会突破73000只。”谢石威说,蛋鸡养殖棚、配套饲料加工车间、幼鸡培育区都配备有先进生产线,目前日产鸡蛋3万多枚。去年至今,合作社已有130万元扶贫资金注入,年化6%的保底分红。“每卖出一箱鸡蛋,还会捐出一块钱作为村民的医疗基金。”谢石威说。


经过几次大型的展销会,合作社的绿壳鸡蛋名声在外,成了“网红”。9月25日,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扶贫产品展销中心在南山区开业,绿壳鸡蛋大受欢迎。谢石威感叹,这个展销中心的设立不仅帮扶了当地富余劳动力,还拓宽了汕尾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也为深圳人进一步了解独具粤东汕尾特色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等农特产品,打开了一扇窗口。


自强自立的朱汉礼一家


贫困户朱汉礼家的屋子看起来不算破旧,是父亲生前盖的。朱汉礼第三个孩子患了脑瘫,至今没有办法上学。“他几乎每天都在摔跤,要定期做康复,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入学问题。”朱汉礼表情凝重。


谢晓明回忆,当时工作队做录入登记,电脑系统弹出信息,提示这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有上学。朱汉礼一家人为了这个事痛哭了一场。工作队还在积极联系各方,争取能完成朱汉礼夫妇让孩子上学的心愿。


朱汉礼妻子在另一个村的村小做代课老师,每天需要骑摩托七八公里去上课,还担任班主任,一个月工资1500元。“他们家真的很励志。”谢晓明说。朱汉礼平时种地、种菜,还种了些果树,不定期在家附近打零工,加上扶贫产业项目分红,全家一年收入有3万-4万。前不久,朱汉礼参加了村里的民兵营训练,在接受帮助的同时,他也积极努力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样的志气,是扶贫路上一束有温度的光,激励自己,也温暖别人。


打造机车主题文化村


帮扶给新华村带了新变化,生态公园、农家乐餐厅等乡村旅游项目人气很旺,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领略客家、潮汕、广府的岭南传统文化。


如何提升农村的持续造血能力,实现集体经济稳定增长?乡村旅游项目需要人气来带动,等这几年扶贫结束后,扶贫队撤了,村里的人气又该如何维持?这是谢晓明常常在想的问题。


曾做过11年警察、荣立过公安部二等功的谢晓明身上有一种热血精神,早在2005年就成为了深圳首届百名优秀义工之一。2017年,酷爱大摩托的他加入了公益组织扶风骑行俱乐部,开始和一群爱心骑士一起开展社会救援、志愿者服务、爱心捐助等公益。就在2019年10月底,扶风俱乐部的队员一路从深圳骑到新华村,把爱心物资送到贫困户手中。


谢晓明发现,青梅之乡陆河县盛产油柑等特产,更有不少机车骑行的优质摩旅线路。比如经紫金县进入陆河县境内,途经景色宜人的南告水库、山峦跌宕的诗意富溪村、革命历史浓厚的北中红色村,最后到达金色田野的新华村,处处是风景。


“留住人气,打造一个机车主题文化村!”谢晓明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放光。谢晓明计划的机车文化村是这样的:将村里部分不好看的墙面喷成机车立体画面,本就好看的墙面则用挂图。爱好者们收集的各种古董车在这里展示,和一些机车俱乐部长期合作在村里开展活动,机车年会、机车摇滚文化节……想想都热血沸腾。


采访结束两个礼拜后,谢晓明给记者发来微信,字句中满是兴奋:“我们村实现了贫困村出列、贫困户收入也全部达到了脱贫标准!”


转“危”为“安”住有所居

——深圳大力支持汕尾农村危房户改造


居者有其屋,圆上安居梦,是老百姓朴素的愿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中,专门提到要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保障,这也是深圳对口帮扶汕尾1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的重点内容。


为2166户危房户圆梦


汕尾陆丰市河东镇浮洲村是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口帮扶村。2016年,经驻村扶贫工作队走访排查,全村8个村民小组共1388户9572人,其中贫困户165户587人。林潭弟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是条件最为困难的一个。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妻子欧妹有腿疾干不了体力活,上有80多岁的高堂,下有读中学和小学的子女,养家糊口的担子很重,而他平常在镇上打点散工,揽不到活时,就捡废品,收入低又不稳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的一个夜晚,林潭弟家堆满废品的老宅突发大火。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一家人万幸逃出了火海,但几间破房子彻底坍塌了,他们只能借住在废弃的村小教室。在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和指引下,林潭弟被列为省住建厅的危房改造对象,获得专项资金3.4万元,汕尾市和陆丰市各下发配套资金5000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帮扶5000元,村民亲友又凑了一些钱,帮助林潭弟盖起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新房子。


统计显示,2016年-2018年,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各贫困村中,累计完成2166户危房改造。


日子比以前舒坦多了


2019年后,我省各市新增的农村危房,省级财政不再给予补助,由市县负责资金保障。经测算,汕尾市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共需9951.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88万元。鉴于汕尾市财政状况,需要对口帮扶汕尾的深圳市支持解决所有的补助资金,实行全部危房改造兜底。列入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的危房户多数为往年无法实施改造的困难户,数量达172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33户(不含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近日,记者来到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贫困户陈木增家中。陈木增今年新完成危房改造,驻村工作队队长庄烽调出陈宅的老相片:老旧的平房,屋顶铺设的是铁皮,为了防止大风把屋顶刮走,上面仅仅压了几块水泥砖,岌岌可危。而房门已经坏掉多年没有换,家无余财,索性敞开大门过日子。


陈木增告诉记者,自己离异多年,带着女儿相依为命,现在女儿在深圳打工,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今年他申请到了4元的危房改造扶贫款,女儿也拿出积蓄,凑了11万元,将旧房子拆掉,新盖了60平方米的房子,又结实又漂亮,自己第一次用上了抽水马桶,感觉特别方便,家里还添了冰箱等电器,日子比以前舒坦多了。


在竹林村,待脱贫户近半数是因为没有解决住房问题,目前8户危房户已经全部动工改造完成。“赶上了深圳扶贫的好政策,总算把房子的问题解决了。”贫困户陈生说,自己一间老瓦房变成了三室一厅一卫。


截至今年10月,汕尾2019年新增危房改造的开工户数达1331户,其中484户已经竣工住进了新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