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人文艺术 >> 文化艺术
诗化的人生,绚丽的水彩
  • 2018-07-06
  • 来源: 本网讯
  • 发布:swzx0660
  • 阅读量:

郑奋强,德籍画家。1961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籍贯广东揭阳县。曾任汕头大学《华文文学》杂志美术编辑,汕头市青年美术协会副会长。现为中国广东省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联谊会文化艺术顾问,德国奥格斯堡市“风”画廊主持人。郑奋强曾参加联合国展和巴黎大皇宫展,获得最大水彩画世界纪录,中国汕头市庆祝建国30周年艺术二等奖;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第四届世界潮人邀请展。大量作品为众多机构及个人收藏,作品多次被海内外知名报刊杂志报道。

记得是我去广州参加潮籍画家绘百米“潮汕胜景图”采访活动中认识的德籍画家郑奋强,当他得知我从汕头来,就递过一张名片,我被他德籍画家的名头所吸引,决定采访他,预约了近一年多,不是他在国外,就是我忙,时间一拖再拖。前段时间,郑老师看到我采写齐派画家杨启才的专访后,发了个点赞并补充了他的一些资料给我,但他,人仍在德国。于是我急忙整理他的资料与图片,写下这篇专访。

这是五月里一个温热弥漫的午后,我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打开电脑微信视频采访了郑奋强画家。虽然今天的采访形式有些特别,而且二者之间远隔重洋彼岸,但却能面对面可见,这就是现代互联网的功劳。郑老师在视频里显得格外亲切和闲散,似乎正好撞上了一个空闲的时档,“那就微信聊吧”,这是我们采访的开端。

墨雅 :郑老师好!很高兴在视频里见到您。水彩画是来源于英国的一个画种,在艺术的殿堂里,问津者寡。您为何情有独钟?

郑奋强:墨雅好!我也很高兴看到您。 最根本的原因是,水彩适合我的性情,可谓情有独钟(从临摹开始),尤为迷恋她的本体语言,它的水色交融,色彩透明,轻盈灵动,高度和概括等。而与一些大水彩名家如黄中羊,罗宗海,王肇民,曾松龄,胡矩湛,陈秀莪等的交往,使我走上了自觉创作攀高峰的路子。

墨雅:作为一个画种,要有油画基础,且讲究光线,水彩画的出色表现主要得力于什么?你的水彩画清新、淡雅,喜爱者众。您的美学追求是什么?

郑奋强:在水彩画创作的初始阶段,我虽然有过大量的临摹,但后来越觉自我表现的重要性。随着艺术表现的日渐成熟,我形成了自身套路,这就是与中国水墨画相融,吸取西画和国画之长。

2.jpg

至于水彩画如何表现,我认为首先要有生活作底子。水彩画的创作也需要大量素材,到各地采风、写生成为我的日常功课。其次,创作需要灵感。但灵感作为天才的部分,并不是神秘的东西,而是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长期磨练。我就经常有“做一个画家很苦”的感叹。还有,就是以很诚实的态度对待艺术。真正的创作必须沉稳下来,保持平和的心态,老老实实地做艺术应该做的事情,尤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一点难能可贵。

水彩画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以水为媒介,通过水和色的调和,画在特制纸上的画种,和我国传统的写意画有很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早期的水彩画登不得大雅之堂,是用之画草稿及习作。在十八世纪的英国,水彩画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因此,英国常被称为“水彩画的故乡”。水彩画传入我国仅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清朝末年才在江南水乡落户。一句话,这个泊来艺术在中国还不是“名门望族”,除了它进入国人视野的时间倘短,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其不可修改的“一次性”的创作难度,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郑老师的水彩画,以抽象风景和花卉为主,逸笔草草,随心所欲,极为随意,多为不拘于时的心性之作。其作品构图倾向于西洋画,而色彩则介于西画与国画之间,不落俗套,亦不标新立异,有自己较为明确的绘画语言。其以抽象的水彩在画中宣泄自己的情愫、挚爱与快意,创作之激情透过大写意的笔触与变幻的色彩跃然画面。其作品狂放、潇洒的笔触和热烈、动感的色彩,令人从中感触到画家对生活对艺术的炽热之情。

绘画需要欣赏,音乐需要聆听,文字需要心灵去体会,郑奋强的画,需要用眼睛,还有耳朵,以及心灵去感受。纵观郑老师的水彩画,彰显传统与现代结合是最大特色。近几年他不满足于照搬前人的笔墨语言,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用新的眼光重新去审视传统,改变习惯的绘画思维,将传统的笔画图式和现代绘画的构成结合在一起,探索新的绘画语言,用另一种笔墨符号抒写、传达他在大自然中的瞬间感觉和情绪,即舍弃了传统文人画的放逸、简约,又保留了传统水彩画的抒写形式,不论是花红柳绿的激情挥洒,还是飞禽走兽的浅吟低唱,他的画都给人一种一蹴而就的轻松感觉。

3.jpg

郑奋强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的技法,集哲学画派、美学画派等诸家长,广为自己纯熟运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如,他把壁画用色浓重,线条简洁、生动,造型准确和画面的组织节奏感强,笔触颇为干练,画面景物的变形处理别致之特点,巧妙地融入水彩画工笔、写意中,从节奏上看,作品更有一种天然的力量,质朴而率真,气韵浑厚磅礴。在组合上引入现代构成并注重色彩的变化,以突出描绘对象的形质之美,背景以水墨大写的山水相映衬,用工与写,色与墨的对比,创造出1种草鲜水活、生机勃勃的境界。他还着意于浓墨与重彩的有机结合,积墨与积色相融,利用墨与形的对比呼应去拓展画面的艺术张力,更好表现出大自然美感特质,拓开了水彩画审美视野的艺术新境界。郑奋强走的是一条贴近现实生活而又具有开拓性的艺术之路,这正是他的作品魅力所在的关键。 

“用心作画”需要深入研究现实生活中审美需求与心理变化以及当代美学的精神内涵,摒弃闭门造车的书斋画家做法,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却敏锐捕捉描绘对象的生命活动,把握其运动规律与微妙变化。他认为:直面生活是最根本的特征,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在直面生活中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气息,去打破传统图式和笔墨的局限性。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那种满密的构图是他的创造,那种明亮鲜艳的色彩是有感而发的,那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是他直抒胸臆的结果。现实生活的启迪,使他改变了许多旧有的审美定势与笔墨习惯,焕发了他的创造性与探索性,在直面现实生活中寻到了精神资源与支持,其充实、生机盎然的作品顺理成章的成为时代精神的折射。 

郑奋强喜欢观察一些司空见惯的、熟视无睹的自然生命状态,充分感受自然,勤于写生,努力以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以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以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生活,其灵感,其激情,都在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而且,越是在艺术上走向深入,越是进入佳境,越感觉到生活是他艺术的源泉,并且有着无法取代的意义。 

4.jpg

郑奋强明白,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必须顺应当代感性生动的审美意向,传达丰富、复杂的心理层次,一扫传统水彩画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的保守之风与无病呻吟、苍白乏力的陈腐之气。近几年来,他一改多年的驾轻就熟的画风,追求一种更适合自己个性的风格定位,致力让作品呈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面貌。经过几十年锐意开拓,他终于画出了尊重前人,异于今人,无愧于后人的一大批佳作。 

郑奋强并非拿国家津贴的国内画家,而是一个德籍的画家。上帝绝不会轻易赐给任何人美誉的,如果不真切地体会到艺术和生活双重的艰难,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笔耕不辍的奋争精神,郑奋强绝不会技压群芳,誉声鹊起。换句话说,在他挥洒自如的写意背后,到底浸淫了多少艰辛的摸索和辛勤的汗水?只有他和了解他的人才清楚地知道。 

他为人谦和、豁达大度,善解人意,乐善好施。多年中去国外办画展的画家们,受到他帮助的画家不计其数,许多素昧平生去国外画画的漂泊者,慕名而来,他都热情接待,吃住都在他那里,他的住处经常打满地铺,成了一个“办事处”。 

5.jpg


有人说,作家、艺术家到了一定高度,能否达到新的高度,取得新的成就,并不是艺术表现手法,而是思想深度。似乎也应该再加一点,就是品德,也即人格魅力。这一些决定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深度,也决定了艺术家作品的高度。这方面郑奋强已经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他依然在踏实地磨炼着。艺海无涯,在流金淌银的异国他乡,郑奋强始终是清醒的,也一直在行动着,这样的清醒本身就非常可贵,何况是十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当我告诉他,我特别喜欢《垄上行》这幅画时,手机里马上传来了他的语音。“亲民大气、接地气是我的画共同的特点。”“我调取了湿度极高的不同颜色,用以大刷子,十几公分宽,一边沾黄而后红与橙,另一边沾上黑色,随意挥洒几笔浓墨重彩多水的一些抽象色块在皓白的画纸上,但这种随意是有方向的,有规律的,说不清,是人心中与生俱来的自然规律。刷子的不同部位接触画纸显现不同的颜色,而这些颜色在画纸上互相渗透之后又出现了另外的颜色,例如棕色,变化无穷、淋漓尽致、色彩斑斓。这会儿啥也不是,却动人异常,水份高的颜色在画纸上恣意的流,那是自然的水迹与线条,甚至比完成时好看得多,因为颜色在湿的时候更漂亮更透明,”聊起《垄上行》,郑奋强身上那艺术家应有的大胆放纵距离感以外,又带了些不求人上人的恣意洒脱。

郑奋强说起创作过程时,让人感受到别样的兴奋,他回话语速加快,即兴详尽,似乎能真切地感觉,他就坐在你的对面,一块画纸,双手比划,创作初始场景重现,每一笔挥洒力度饱满,写意中带着崇高的理性,是的,即使再大胆的画家在每一笔落笔前,都带着对艺术强大的理性,否则就是肆意刷墙了。

6.jpg


没有想法,就是郑奋强创作开端的想法,泛白的空洞画纸上原本没有一物,这与他脑中的空白并不冲突,自然在他的心中,除了想象与心灵,其他都搁置一边。

“我要等颜色干的时候,才能继续,这会是抽象的,我可以开始考虑我的想法,那就是要画成什么?当想法加进去,就会成为风景。当想法被确定,就进入了第二步,开始小心收拾,湿度调低,换上小笔,色重,点景。”

画中的牛和人行走于天与地间,占据了画作4/5空间的大地,加强了我们观画者与画中主角的距离,感受到苍茫的天地中,我们是何样的渺小又是何样的伟大,其笔墨韵味宣泄着他对艺术挚爱的情愫。

画中的白色呈现着自然的斑驳景象,与深黑棕的平滑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变化的笔触与色彩的视觉呈现,是这幅画作的精彩。

“是的,原来是没画部分的白色块,太简单,用笔沾上有颜色的水甩上去,出现自然形成的点,而不是一点点画上去,那太无聊和死板。美的基本原素应该有对比,否则就是刷墙了。”

 紧接着,我们聊起了《映日荷花分外红》这幅入选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作品。

7.jpg

“这是一幅有预谋的画作,所以有点不同,先用大刷子黑色的一头画黑线,叶脉。而后用另外一头挥洒红色,甩上去的颜色湿度高却也十分浓厚,否则就不够红了。这幅画用了少量的橙色,红为大红,可能有些朱红和深红,深红比大红暗,不冷,而黑色的湿度让他变浅却又没有变灰,加之红色相染,视觉呈现就更深、更暗,但依旧不冷。挥洒第一遍之后我留下一块可画白色花的空间,别处便是继续纵情挥洒。”

这幅妖娆似血荷的画作带着强烈的震撼强势地吸引着我们的眼光,原本雪白不染脏浊的荷花,含苞待放在一片血红中,参杂着黑色的脉络,格外惊心动魄,又像心脏,四角晕染出的红点像极了喷洒的血液,郑奋强究竟想通过这幅画讲诉着什么?

“映日荷花,晚霞染红,有别于司空见惯,震撼。就是得激动自己,再激动别人,我宁愿人家自己去解读,太深奥的想法过于高处不胜寒,如果理论家可以往高处想,那是另外一回事!”

他似乎没有回答问题,又似乎回答了问题,停止了追问,却走进了浩瀚的想象空间,这里面有自然,却又非自然,这是艺术家心中的自然,如此理解,便也通了。

“讲个段子,有人问毕加索:看不懂你的画,他说:听到鸟叫吗?听到!好听吗?好听!懂吗?…”郑奋强这个问题让我一时语塞,但其中的道理,或许都在我们各自的心中建立了模型,等有开模那天,或许一切都柳暗花明。

郑奋强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的作品饱含了丰富的内涵。郑奋强擅于以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表现视觉的丰富性和思维的无限可能性。在他的画面,色彩、笔触、水分、意蕴,随机而化,生发出不确定而富于生动性的空间场域。同时,郑奋强的绘画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学院派的教育所拥有的扎实基础,也可以看到东西方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所带来的多元化视角,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深刻思想情感和他广远的艺术追求。

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借此契机,以“东方视角”为主题,由联合国文化促进会与中美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发起的《联合国70+华人当代艺术成就展——暨70+华人当代艺术论坛》于8月20日在联合国总部大厦隆重开幕。现场20多名联合国官员及30多家媒体与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多名华人优秀艺术家和杰出设计师携作品到联合国进行展出,目的是向世界呈现华人当代艺术与设计的格调。

8.jpg

画家郑奋强受邀携其画作《接天莲叶无穷碧》、《荷》、《舞》等作品到场参展,与众多世界顶尖名家交流,向世界展示当代华人艺术的内涵与魅力。

郑奋强的美术作品看似错综复杂无章法,实则一撇一捺关乎情。我们不仅看到了西方视觉文化系统的“抽象”、“色彩构成”、“结构性”等,也看到了东方的、中国文化系统的“意象”、“禅意”、“笔墨韵味”等,二者互为表里,耐人寻味。此次参展的三幅画作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

9.jpg

郑奋强这个名子不再陌生,他以其独特的魅力,进入了画坛和画坛之外的更多人们的视野。他的成功不仅仅在绘画艺术上,更在精神和人格上,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方面的启示:其一,画家不只是一些见花落泪、望月伤情、顾影自怜的人,他们的智慧和才情完全可以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在艺术和生活之间随脚出入。其二,物质和精神是一个圆的两半,相互进入的通道原本就存在着,找到它们的可能性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只要执著而真诚寻觅都会找到。从这个意义上说,郑奋强的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创新样板。

郑奋强的艺术成就还源自关于捕捉物象之神韵,移情于对象,处处呈现出直面新生活的特点。他历来主张“用心作画”,思索可能比作画时候更多,因而很多传统的表现手法在他的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新的创意。

10.jpg

郑奋强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旅行者。甚至可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边际人”。也即是一身集多种文化经验、并由多种文化影响而综合内化而成特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艺术的表达方式。从某种程度讲,是文化的混血儿。人在途中,画也在途中。

寄旅天涯,心怀故土。 潮汕,永远是您心灵的家园。非常期待郑老师常回家看看,潮汕的变化日新月异,也许会激发您更饱满的创作热情,画出更美的潮汕。同时也祝郑奋强画家在水彩的世界里,闪闪发亮!

(转载自《中访网》全媒体记者:墨雅、陈晓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